致力于做对您最有帮助的总结网!总结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范文 >  其它总结范文 > 内容页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例文7篇)

写读书笔记时,通过思考和解读所读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下面是一些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免费阅读下载,希望对大家写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有用。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 篇1

老舍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茶馆》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有力的讽刺度,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时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及三个时代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茶馆》也成为了老舍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十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

以老舍先生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使全剧显得干净、简洁。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用人物来表现年代,同时又把年代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二者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成为中国旧时代的一个缩影,让人以看“历史剧”的眼光来评审。三教九流市场汇集地的茶馆,仍有几位核心人物始终贯穿其中,例如茶馆掌柜王利发,胆小的松二爷,十分爱国并胸怀正义常四爷等等。茶客间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他们之间的谈话使人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

《茶馆》中语言的精妙运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一幕里茶客的东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那都是北京语言的精华,都是近百年京都生活的沉淀。它们多彩而不杂乱,节奏明快又一气呵成。这使得第一幕成为全剧的高峰,后边两幕也是由第一幕而来,托着衬着第一幕构成整部戏。

希望多年以后,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句“我们吃下午茶去!”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 篇2

老舍先生创作《茶馆》时,是政治清明的好时候,他写出了了如此有力度的作品,读来令人回味。

《茶馆》叙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以及抗战结束的三个时期一家大茶馆的变迁,以此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老舍除此之外还经历了新中国这一时期,他的这部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对时代的总结从他的这种宏大叙事中能感受到老舍先生的将自身生活经历与所处的环境紧密联合起来,用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诠释这个年代的复杂悲凉,他的才思涌动,笔力雄厚可以被我们深深地所感知。

老舍先生对这篇文章的叙述动机,是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社会的憎恶。刘麻子之死就是一个印证。刘麻子是一个坏人,他却不是因为他做过的错事而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是被人冤枉了,说他是逃兵,顶着这样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罪名,读到这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同情他吗,他是坏人,不值得同情;不同情他吗,可他确实是被冤枉的可怜人。仅这一幕就能让我们知道军阀一贯草菅人命的作风,即使是像刘麻子一样的坏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命权,他被冤死,只能说明军阀更坏,这个社会充斥着巨大的不公。而庞太监之死,则又是另外一种基调,充满了悲凉哀悯的色调。曾经是大权在握的宫廷大太监,改了朝换了代,大权旁落,没了势力就面临着被狠心的侄子们活活饿死的局面。他有权势时,是做过些见不得人的事,却被亲近的人如此对待,可能在今天的我们心里感受并没有那么强烈,但如果把他放在现在,想象一下,一位老人,他心力憔悴了一生,却不能拥有活下去的权利,他是多么的可怜悲哀啊。在这个时代我们想着这是如何如何的绝情,但在当时,似乎并没有什么,乱世之中,黑暗的社会里,好像只有麻木的人心。所以,这样的社会里满是不公正,亦满是老舍先生对此深深地憎恶,他也渴望真正的现代新民族国家得以建立,从这人吃人的社会中逃离出来,把它击碎,让每个人真正得到幸福。

有人说,老舍这篇《茶馆》的结构方法是新旧社会对比,这也是他的历史观。有人认为,这种新旧社会的对比是是旧时代的中国与新中国的社会对比,有人说,老舍这篇《茶馆》的结构方法是新旧社会对比,这也是他的历史观。有人认为,这种新旧社会的对比是是旧时代的中国与新中国的社会对比,老舍写这篇文章是主要是想让年轻人珍惜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但我对这个说法却不苟同。我认为这里的新与旧是民国于清朝为新,而于新中国为旧,是一种从不间断的新旧社会的交替,没有人说这是真正新社会的完整呈现,没有人说这是人民最满意的时代,我们以后继续发展繁荣的社会于那时的心中来说才是真正的新。再者,这种新旧之比是反向的,社会制度一幕比一幕进步发展,但民生状况却一幕比一幕沉沦。常四爷的一句“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深深地戳痛了无数为国奋斗抗争在第一线的爱国人士,他们对新社会新国家的理想抱负,在一次次被打击消灭,知道自己也绝望了,在他们心里,再“新”的社会也只是一个空架子,充斥的只是更多的虚幻与沉沦。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构成了这部剧如此的张力。

《茶馆》这部剧早已超越了对新中国的歌颂,而是用人的生存际遇与命运沉浮去写社会变革,历史变迁。读来总是令人深思,想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 篇3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茶馆》变成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读过这本话剧,我看到了中国那屈辱的历史,我看到了中国那斗争的历史。-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9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看呐,这多么让我们思考的历史,让我们铭记的历史!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被腐朽无知的清朝政府统治着。凶狠霸道的洋人侵略落后的中国,闭关锁国、自满轻狂、胆小懦弱的统治者压迫人民。中国人民在这种压迫下表现出不同的一面。

王利发是茶馆的掌柜,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最后无奈吊死。他的形象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也表现出底层人民的愤怒。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秦二爷痛心疾首,怨气冲天:“全,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让想实业救国的秦二爷实现愿望。这又一次批判了黑暗的统治者。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松二爷、常四爷、二德子、刘麻子……他们代表不同的人物,但他们都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愤怒、斗争……

老舍的《茶馆》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屈辱斗争历史。铭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茶馆》,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 篇4

《茶馆》读书笔记

《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通过一个普普通通的茶馆,将半个世纪的历史凝聚在这块小小的茶馆里。

《茶馆》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的兴衰历程,以及贯穿其中的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云变化。老舍先生淋漓尽致地通过人物命运展现了对底层人民的悲悯,对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在话剧的开头,老北京的裕泰茶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三教九流的人物中,王利发的精明能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繁荣的背后,王利发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悲痛。他的父亲因为戊戌变法而惨死,而他自己也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磨难。随着军阀混战和北洋政府的垮台,裕泰茶馆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王利发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崩溃,最终走投无路,选择了自杀。

除了王利发,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人物,如秦仲义、常四爷、唐铁嘴、刘麻子等等。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都经历了不同的命运波折。秦仲义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他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戊戌变法,但却以失败告终。常四爷则经历了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两个时期,他的命运随着时局的变化而起伏。唐铁嘴和刘麻子则是在黑暗的社会中苟且偷生的小人物。这些人物的经历和命运展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在观看《茶馆》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和无奈。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他们的命运似乎被各种势力所左右,无法自主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奈和无助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和自由。

除了人物的命运,《茶馆》还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们会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和无奈?这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这些问题让我不断地反思现实社会的问题和困境。

总之,《茶馆》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话剧。它通过一个普普通通的茶馆,展现了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变幻。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和无奈,也思考了许多现实社会的问题和困境。我相信,《茶馆》这部话剧将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茶馆》的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 篇5

茶馆老舍读书笔记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1957年创作的一部话剧,该剧以北京裕泰茶馆为背景,讲述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再到新中国成立三个时期北京社会的变迁。这部作品以朴素犀利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茶馆》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故事。裕泰茶馆老板王利发的命运以及茶馆里各色人物在大时代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全剧以茶馆为载体,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年间的历史变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运用了独特的人物塑造手法,通过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王利发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精明能干,但始终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唐铁嘴是一个善于说谎的小商贩,他在不同时期利用各种机会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康顺子则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的女性,她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不惜冒险与敌人斗争。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

在阅读《茶馆》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在清朝末年,茶馆成为了人们消遣娱乐的场所,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茶馆逐渐失去了它的意义。王利发的茶馆曾经是裕泰茶馆的分号,但最终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康顺子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不惜冒险与敌人斗争,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在阅读《茶馆》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个人的力量在历史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无论是王利发、唐铁嘴还是康顺子,他们都是历史大潮中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在这个意义上,《茶馆》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变迁的话剧,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命运和历史的话剧。

总之,《茶馆》是一部揭示了社会黑暗和人民苦难的话剧,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这部作品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命运和历史的关系,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和自由。

茶馆老舍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 篇6

茶馆老舍读书笔记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1957年创作的一部著名话剧,全剧共三幕,近两个小时,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反映了从清末到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苦难。老舍先生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鲜明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以及他们如何在旧社会的压迫下挣扎求生。

全剧的主角是裕泰茶馆,它是老舍先生的“社会托儿”,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展现了整个社会的变迁。茶馆的老板王利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既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试图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中维持生计,但最终却被压垮。他的形象让人深感同情,也让人反思我们自己是否也能像他一样,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另一位重要的角色是唐铁嘴,他是个穷困潦倒的牙医,在茶馆里度过了一生。他的命运反映了那个社会的无情和不公。然而,即使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唐铁嘴也保持着他的尊严和尊严。这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

而小刘麻子则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恶势力代表,他的出现象征着社会的黑暗面。他的贪婪、残忍和无情,让人深感痛恨和恐惧。他的存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旧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然而,《茶馆》并非全然的悲剧,其中也有一些希望的光芒。例如常四爷的坚韧不拔,唐铁嘴的尊严和王利发的坚韧,这些人物都展示了在困境中挣扎求生,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的存在为全剧带来了一丝希望的光芒,让人感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可能找到一线生机。

《茶馆》是一部深度揭示社会现实的话剧,它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然而,老舍先生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人性的赞美。在全剧中,虽然人物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他们的精神却始终保持着坚韧和尊严。这让我们明白,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生存的力量和尊严。

总的来说,《茶馆》是一部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话剧。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苦难,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它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尊严。这是老舍先生的茶馆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茶馆读后感读书笔记 篇7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一部不朽的传奇。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老舍把这些人物集中在茶馆这个微缩社会中,让他们各自上演不同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来写大社会,同时以茶馆的兴衰来透视旧中国的衰败。

《茶馆》一剧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道出了劳苦百姓对生活的憎恨与不满。可以说,老舍笔下的三幕戏葬送了三个时代,这三幕戏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变动,可是剧中只通过一个茶馆和一些下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并没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这些混杂着汗与泪,歌与笑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级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样的戏剧构思纵横开阖,既是大气魄大手笔,又不乏细微之处的生动描写,是老舍先生的独创,带给了大家这样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演绎着老舍先生蘸着沧桑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留下永恒的记忆。